你的位置:ku真人娱乐是真的吗 > 新闻动态 > >三家分晋历时27年完成,如果晋国没有分裂,能否与秦国抗衡?_赵襄子_公元前_晋出公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三家分晋历时27年完成,如果晋国没有分裂,能否与秦国抗衡?_赵襄子_公元前_晋出公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《史记·晋世家》记载道:“静公二年,魏武侯、韩哀侯、赵敬侯在灭晋后分裂其地,静公迁为家人,晋国约定不再祭祀。”《资治通鉴·周纪一》也有类似记载:“王崩,子烈王喜即位。魏、韩、赵三家废除晋靖公,将晋国的领土三分。”这里的“王”指的是周威烈王。这一事件,便是春秋末期的“三家分晋”,发生在公元前376年。

晋国曾是春秋时期的强大霸主,然而为何会被三家分裂,最终四分五裂?其实,所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晋文公时期的决策。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立三军,分配六卿职务后,韩、赵、魏等六家便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。这一权力结构逐渐固化,六卿逐步变得更为强大,尤其在晋平公和晋昭公时期,他们的权力愈发膨胀,导致了晋国的内部分裂和权力斗争。随着权臣之间的相互倾轧,晋国的国君逐渐失去对权臣的控制。之后,晋国的国君更替为晋顷公、晋定公和晋出公,但此时智氏、韩氏、魏氏三家已经逐步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,瓜分了他们的领土。

展开剩余69%

晋出公在向齐国和鲁国求助时,试图联合讨伐智氏和三家,却不料四卿反而联合起来,推翻了晋出公。晋出公最终逃往齐国途中去世,智伯在政治风波中拥立晋昭公的曾孙骄即位,这位国君就是晋哀公,然而实权仍然被智伯掌握。智伯去世后,智襄子继位,他通过向韩、魏两家要求割地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权力。韩、魏不敢反抗,纷纷割让领土,智襄子再向赵家提出要求时,赵襄子坚决拒绝交割。于是,智襄子联合韩康子与魏桓子攻打赵襄子。

赵襄子曾派尹铎治理晋阳,尹铎问赵简子:“您是让我前去养蚕缫丝,还是保卫疆土?”赵简子回答道:“当然是保卫疆土。”因此,尹铎在晋阳减轻了赋税,缓解了民众的负担。当赵襄子意识到智襄子与三家来攻时,他决定将战事逆转。赵襄子通过张孟谈秘密与韩康子、魏桓子达成协议,趁夜派人暗杀防守堤坝的军官,决开河堤引水冲击智襄子的军队。随后,韩魏两家从两翼夹攻智襄子,大败其军,彻底摧毁了智家,三家分割了智氏的领土。

然而,晋国的中央政权早已名存实亡。到了公元前438年,晋哀公将王位传给晋幽公柳时,韩、赵、魏三家已将晋国的大部分土地瓜分殆尽,晋幽公的领地仅剩下绛与曲沃两地。此时,晋国名义上仍存在,但实质上已经成为韩、赵、魏的附庸。公元前403年,韩、赵、魏三家派使者前往洛邑,要求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。周威烈王虽心有不满,却无法拒绝,便顺水推舟,将三家正式封为诸侯。从此,韩、赵、魏三家便真正开始了各自的独立之路。

三家分晋后的韩国,将都城由禹县迁至新郑;赵国将都城由太原东南迁至邯郸;魏国则迁都至开封。这三国逐渐崛起,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大国家。然而,晋幽公后期因与妻子秦嬴的权力斗争被杀,晋烈公继位。晋烈公之后,又传位给晋孝公、晋靖公等,直到晋靖公被三家联合废除。晋国最终在公元前376年彻底灭亡,成为历史上春秋与战国时期分界的标志。

晋国历时七百二十二年,产生了四十位国君。然而,随着晋国的灭亡,三家分晋在403年基本完成,公元前376年才彻底落幕。这时,晋国已与当时的秦、齐、楚、燕四国一同并列为“战国七雄”中的一员。

魏国的魏氏家族,出自周文王的庶长子毕公高。魏文侯继位后,魏国逐渐崛起,魏惠王时期成为王国。魏惠王之后,魏国继续强盛,最终在魏王假时被秦国灭掉。赵国则与秦国同出一脉,赵烈侯是赵国的开国君主,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宣布称王,最终在赵幽穆王时代灭亡,秦国将赵国吞并。韩国的韩氏则是晋国同宗,韩景侯为开国君主,至韩宣惠王时期,韩国成为王国。最终,三国都未能逃脱秦国的灭顶之灾。我们不禁要问,若晋国未曾分裂,它是否能抵挡秦国的强大吞并?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超1100款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,开源鸿蒙发布5.1Release版本
下一篇:2025年8月15日遵义金土地绿色产品交易有限公司价格行情